Sightseeing

周邊景點

行天宮又叫恩主公廟,奉祀關聖帝君,關聖帝君(西元162~219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將,因為他堅守信義,所以被尊為武聖;又由於他很會理財,所以又被尊奉為商業保護神。 現址的行天宮在西元1967年建立,廟貌樸素莊嚴。殿前有一尊天公爐,兩旁的提耳是飛騰的龍形,四端是向天空伸展的龍頭,造型獨特。進入前殿,有很多信徒在神明前俯首跪拜,非常虔誠。走過天井,來到正殿,可以看到神明桌上只有鮮花、清茶,沒有其他供品。因為行天宮戒除殺生,禁止供奉牲禮;還特地勸止燒金紙、演戲酬神、叩謝金牌等行為,而且除了自行帶來的鮮花素果外,廟裡免費供應香燭;同時廟堂前也沒設功德箱,不要信徒添香油錢,首創傳統宗教界素心作風。 因為一般人認為行天宮很靈驗,前往求神問卜的人很多,連帶的在行天宮的地下商場,也幾乎全部擺滿了算命攤,形成獨有的特色。

台北市立美術館於1983年12月24日正式開館。位於台北市北區圓山,佔地20,442平方公尺,具備11,741平方公尺的平面展示空間。作為台灣首座現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從規劃開始,就有高度的理想與目標,就功能上而言,舉辦同時策劃當代藝術展覽,蒐集、典藏台灣地區美術發展之代表性作品、研究美術學術、推廣美術教育以及推動國際交流,以期對內使市民生活與美術館結合,對外促進台灣的美術發展使能與國際美術潮流齊頭並進。 為迎接風貌多元的當代藝術展覽,美術館本體建築規劃以多重組合的空間形態,豐富藝術創作的表演舞台,提供無限可能的展覽場域。一半以上建築量體地下化,加強美術館與公園間的對話關係,以立體架構,組合出豐富的空間形態。方型視窗延接四周景緻,與外界山巒、水流、高架快速車道、建物群、行人等構成內外互映的情境空間,極富國際都會之時代特色,是從20世紀跨越至21世紀,從現代走向當代的現代美術館。除了是個藝術、文化機構外,美術館也是一個對話、休閒、提昇心靈生活的空間,結合主題餐廳、咖啡廳、藝術書店等都會休閒設施,朝向多元化、精緻化的方向發展,達到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相片來源:台灣旅訊網、http://www.wretch.cc/album/lans作者:台灣旅訊網、lans

在2010至2011年間舉辦的「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已成為臺北市和全臺灣民眾共享的美好回憶。在這場「臺灣第一次」的世界級博覽會裡,我們成功地讓國際見識了臺灣在花卉藝術、文化創意、環保節能和尖端科技等各領域的能量和軟實力。 花博雖已圓滿落幕,但這場盛典帶給市民的啟發和感動,仍在持續綻放。因此,臺北市政府決定將花博會場轉型為「花博公園」,並依循永續經營的理念,讓「美麗的力量」繼續在臺北的土地上滋長。

大佳河濱公園位於基隆河大直橋至中山橋之間,是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所產生的新生地,北市府將之整建為運動親水公園,因為佔地廣闊、地勢平坦,已 成為北市舉辦各種戶外活動的熱門場地。基隆河大佳段由於河道筆直,水勢平穩,每年端午龍舟競賽都選在這裡舉行,大直橋下是輕艇等水上運動的熱門下水地點, 臺北體育學院即固定在此訓練獨木舟。除了自行車道外,河濱公園內還設有籃球場、網球場、羽球場等運動設施,讓民眾可以運動健身,享受難得的悠閒自在!而大 佳河濱公園內最富盛名的,就是高達75公尺的「希望之泉」,扇形噴泉水幕在圓山飯店古典輝煌的紅色建築配襯下,景色令人難忘。

臺北市立兒童新樂園(以下簡稱兒童新樂園)前身為位於圓山的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在95年4月11日兒童育樂中心全園區納入國定遺址範圍,因所處地理位置受航高、文化資產保存法、水利法等諸多限制,於原址進行開發、更新及營運等受到相當大的影響及限制。為改善與突破此一侷限,96年10月市府規劃於士林區興建臺北市立兒童新樂園(約5公頃),與鄰近的臺北市立天文館、國立科學教育館、美崙公園、雙溪水域整體規劃,並將「建構臺北兒童新樂園」納入市政白皮書工作重點,期許打造一座兼具教育、休閒遊憩與文化功能的都會型親子休閒園地,提供市民戶外活動的新選擇。兒童新樂園於103年完工後委由臺北捷運公司營運管理,負責兒童新樂園之經營管理與保管維護事項,以及附屬事業規劃、出租及經營管理等業務。基地北側為基河路臨雙溪,東側為基河路臨美崙公園,南側為士商路臨科學教育館,西側為承德路且預留有未來銜接社子輕軌的連接處。附近有天文館、科學教育館、美崙公園以及河濱公園,讓民眾除了可以使用臺北兒童新樂園區內的各項遊樂設備外,更可以讓活動動線延伸,創造出一個多元化的享受教育及大自然的兒童新樂園,竭誠歡迎前往享受美麗的幸福時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