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htseeing

周邊景點

台灣的水庫湖泊型風景區中應屬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最受矚目;全潭面積827公頃,湖面周圍約33公里,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形如月鉤,故而得名。日月潭的水源來自濁水溪上游,而濁水溪發源於合歡山,故日月潭的源頭為合歡山。最早日月潭只是個小湖泊,日治時代,為了發電所需,日人從濁水溪最靠近日月潭的武界處,攔砂截取濁水溪流水,修築了一條15公里長的地下水道,穿過水社大山進到日月潭,淹沒眾多小山丘,而成今之泱泱湖泊。由於台灣的水庫普遍利用溪流截堵成潭,水庫狹長,景觀單調,日月潭則是利用窪地注水成潭,水域由山巒環繞,層層相夾,水道蜿蜒紛岐,遠觀近遊,處處是景。由於它是國內少見的活水庫,水庫的水每日透過台電抽蓄發電循環使用,宛如活水,不但藻類植物不易滋生,水質透明度佳,故能繁殖肉質鮮膩的曲腰魚、奇力魚與潭蝦。很多書上用水沙連形容日月潭,事實上水沙連的範圍比現在日月潭來得大。「沙連」是以前平埔族人對內山原住民的通稱,內山為一連串多積水盆地群,日月潭湖泊即在其中,加水字於上,合稱「水沙連」,範圍相當於現在埔里、魚池、中明、水社、頭社等地。海拔748公尺的中高度,造就日月潭宛如圖畫山水的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變化,唯能乘船遊湖、親近潭水,才能完全體會日月潭之晨昏美景。環潭公路:日月潭環湖一周,約33公里,過去僅有日潭公路,1995年9月間,月潭公路完工後,使日月潭環湖公路於焉完成,遊客可開車或騎機車,沿湖遊覽各個景點。環湖公路共設有兩處收費站:一在日潭,中信大飯店附近;一在月潭潭頭,即日月潭的最南端點。以日潭收費站為起點,順時針方向遊覽日月潭環湖上各景點,依序是文武廟、孔雀園、日月村、玄奘寺、慈恩塔、玄光寺。

位於南投縣魚池鄉大林村金天巷45號的九族文化村,係由歐洲宮廷花園、歡樂世界與九族山地文化村三大部份組成,佔地62公頃,最高海拔900公尺。擁有台灣遊樂園8大最─台灣最高的自由落體、最長的歐洲花園、海拔最高、樹最多、原住民文化最豐富。想在綠樹如蔭的山林間,欣賞九族文化、體驗超刺激與快感的遊樂設施,或者只是看場秀、品嘗原味餐等,歡迎全家來體驗台灣遊樂園最High的玩方。歐洲花園由水沙連花園鐘樓與巴洛克式建築的水沙連麗宮所構成,為台灣最大的歐洲花園;鐘樓是仿英國倫敦海德公園旁的雅伯特紀念館造型所建,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最重要的雕塑建築之一,鐘樓即複製其典雅華麗的造型與石雕群像,每座鐘樓高22公尺,當初創園之初即已規畫預計建在花園的四個角落,但完成的第一座毀於921地震,歷經4年重建,「台灣最大的歐洲花園鐘樓」夢想,從規畫到落實歷時17年將於92年7月底與大家見面,和水沙連麗宮建築遙遙相對。義大利羅馬式雕像與噴泉,加上如茵的草坪與鮮花,歐風濃郁。歡樂世界包括水舞廣場、阿拉丁廣場、馬雅探險、UFO歷險、金礦山歷險、未來世界、空中纜車、文化廣場等設施,可謂一室內狄斯耐樂園。 空中纜車為台灣第一座輕載量空中纜車系統,每小時載客量1600至2400人,纜車鳥瞰高度最高40公尺。從不同的角度帶你鳥瞰九族文化村全區美景!九族山地文化村內分布台灣十族的建築、圖像、美食、音樂、服飾與生活,從達悟、阿美、泰雅、賽夏、鄒、邵、布農、卑南、魯凱、排灣全都備齊,沿著全程1,865公尺的綠蔭人行步道,石板或木造的各款住屋依原貌、原材具體展現。此外,娜魯灣劇場傳統山地歌舞秀、石音劇場的傳統邵族杵音與各部落不同的傳統技藝表演與山地食物,亦不容錯過。九族文化村已成為台灣原住民最大型的聚會。

位於南投縣境北部的埔里,是台灣的地理中心鎮,以甘泉、美酒、鮮花、佳人聞名,四面環山,是個典型的盆地小鎮,素有「山城」的美稱。埔里全鎮面積 162.227公里,海拔在380-700公尺之間,氣候上,屬於亞熱帶溫潤氣候,冬不嚴寒、夏不酷熱。盆地東北的關刀山,標高1,924公尺,是周邊最高山,另外三面則為集集大山系的山頭與小丘,如西塔山、白葉山、觀音山、三角嶺等。境內兩大河川-眉溪和南港溪,分別繞過盆地西部的烏牛欄谷地,在水尾附近會合。埔里曾是眉社、埔社等原住民部落及平埔族的匯聚之地,加上位居山區,開發較晚,保留了豐富的族群歷史。回顧埔里盆地的開發過程,令入感受到山城充滿歷史、人文氣息的一面。舊稱日月潭、埔里及其周圍的山區為「水沙連」,當台灣西部已大致開發完成時這一帶卻仍是個未知地,人們只略聞界外水沙連,有一連串肥沃的盆地,可從集集埔入山,到達埔裡、眉裡兩社。之後,歷經了平埔的播遷、閩粵漢人的移墾以及日本的殖民統治,埔里從不為人知的「界外生番地」,發展成為殖民經濟的農林加工中心和經濟作物轉運站。所以,埔里現今有許多條「古道」是以往主要對外聯絡幹線,值得探古尋幽一番。由於中海拔的雨量及濕度較低海拔地區高,林木茂盛,鳥類資源豐富。埔里平常留鳥約有36種、冬候鳥62種,山區可見到黃山雀、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等的蹤影。除了有天然美景,天氣穩定,豐富農特產品外,埔里人更努力保存,發揚埔里特色,以「山之城」、「水之鄉」、「花之都」、「藝之鎮」、「健之邑」的主題,總體營造埔里。埔里又得天獨厚的擁有四季溫和及甜美的水質。如此山明水秀的天然洞府,不亦世外桃源。埔里也因此博得「小洛陽」之美稱。對人類學研究而言,埔里可說是一座寶庫。考古學者在水蛙窟發現了距今約2400-3600年前的「水蛙窟文化遺址」,烏牛欄台地也有距今約1700-2370年前的「大馬璘文化遺址」,建築、陶器、石器等遺跡相當豐富,保存了原始村落珍貴的文化內涵。

清境農場在南投縣境內,成立於1961年2月20日,面積約360公頃,是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為了安置早年投效疆場的國軍退除役官兵在此從事農墾開發而設置的。清境農場是中橫公路霧社支線往合歡山必經之地。民國54年(西元1965),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感於此處「清新空氣任君取,境地幽雅是仙居」,於是將原名「見晴農場」改為「清境農場」。由於清境農場遠離城市酷熱,清新、自然與靜謐,溫和的氣候加上豐沛的雨量,使得此地成為經營牧場、種植溫帶蔬果與花卉的好地方。春季到清境農場,會感覺一片欣欣向榮,桃花、梨花、蘋果花陸續綻放,4月全月採收春茶;牧羊區毛地黃盛開,一片奼紫嫣紅,5月為牧區野菊花及合歡山高山杜鵑盛開季,除了春、夏景致不同之外,秋、冬的清境又有一番不同景致,10月的清境農場可以賞楓,一片片落楓散落,踩下去沙沙作響浪漫極了。

一棟不可思議的紙管建築於2008年9月21號在桃米社區中開放啟用,其實這並不是一棟新建的建築,它的來由與桃米人有著深切的關連-地震。在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後,一位建築師阪茂先生為倒塌的鷹取教會建造了一座紙管教堂,現在這間象徵著地震重建意義的紙教堂帶著不滅的精神遠渡重洋來到了桃米社區,沿續它震災後重生使命。紙教堂落在青綠的草坪上,進到紙教堂內共有五十八根紙管支撐起整個教堂,室內與室外的長管椅也都是用紙製作的,教堂裡使用溫暖的黃色燈系,給人一種溫馨沉靜的感受。傍晚時分,溫暖的橙黃燈泡照亮了整座教堂,與倒映在水面上的教堂光影成雙,黑夜裡讓人充滿了重生的希望和勇氣。紙教堂旁建有的「PaperDome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裡頭有自然農法的「農之園」,推廣在地農產的「食之堂」,推行創作工藝的「市之集」,藝術與生態結合的「藝之地」,強調學習的「學之房」以及讓人親自動動手的「工之坊」,讓紙教堂不僅是震災後重生的建築指標,也是回歸自然生態的園區。

隸屬臺灣菸酒公司的埔里酒廠創建於民國六年,酒廠中使用的水為甘甜的愛蘭甘泉水,釀造出的酒品香醇順口,從日據時代即被選為御用貢酒,其中又以紹興酒最為出名。近來更研發出愛蘭白酒與愛蘭囍酒等酒類,以及開發以酒做為原料的相關產品,包括紹興冰棒、紹興香腸、紹興米糕、紹興滷味與水果酒蛋糕等產品,皆相當受到民眾的喜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