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htseeing

周邊景點

中部地區無論是風景、人文、交通或者是氣候等各條件,都是相當適合發展觀光事業的,其中獅頭山、梨山、八卦山三地風景迷人,又開發得早,配合『綠色矽島』的政策合併成參山國家風景區,也是台灣地區第一個採跳躍式設置的國家風景區。經營管理範圍包括原來的獅頭山、梨山和八卦山三個風景區,總面積七萬七千五百二十一公頃,遊憩資源多元而獨特。參山國家風景區未來的規劃建設和經營理念,將朝向「本土、知性、生態、永續」目標發展,以創國內優質的旅遊環境,並期結合民間參與、本土的地理特色、知性的文化資產和自然景觀等多方資源,營造出兼具有深度、廣度和永續經營的觀光產業。鳥類資源豐富的梨山,其中以山鳥、溪澗鳥為主。中、低海拔地區賞蝶期為6-9月,高海拔地區為7-8月,曙鳳蝶、大紅紋鳳蝶、雙環紋鳳蝶等都是此區的代表。另外,擁有紋面文化的泰雅族,其麻紡織工藝在原住民族中最為著名,漂亮又實用。八卦山可以見到許多的鳥類,如大冠鷲、綠繡眼、白頭翁、繡眼畫眉、粉紅鸚嘴、竹雞等,每年3、4月間更有數以萬計的灰面鵟鷹過境。八卦山的蝶類豐富,蝶群飛舞為八卦山頭更添幾分活潑氣息。另外,此區有許多斷層,由於地質作用的關係讓八卦山脈發生皺摺、斷層的作用而形成三家村斷層、南六分寮斷層、田中森林公園地理景觀、橫山斷層、名間斷層等。

田尾公路花園乃指沿「一號省道」之公路,跨田尾、永靖二鄉,園內花卉種類繁多。「菊花不夜城」為此公路最大特色,配合菊花的「短日照」特性,花農必須藉夜間照明,控制花期。每當夜幕低垂時,公路兩旁數以百計的燈火,徹夜通明的奇觀,使花園宛如不夜城,每年12月到翌年2月是公路花園的觀光花季。

歐式建築的民俗文物館在古樸的鹿港中,顯得格外突出,此處本為當地富商顯榮的豪邸,後來捐出展示一些頗具特色的文物收藏品。全館分為A、B、C三館,A館落成於民國8年,仿文藝復興時的巴洛克式外觀雕飾精緻;B館是稍早於洋樓建成的台灣傳統式民宅;C館為18世紀以鹿港當地街屋的型式所建的“古風樓"。館內展出清朝中葉至民初的各式文物,值得到此一遊細覽。

昔日只有富人有能力鑿井的時代,鹿港富人基於愛心,鑿井之時特將井之一半建於門牆外供沒錢鑿井的人自由取水,現雖已廢棄不用,只剩填滿泥土的井口,但仍可充分表現鹿港人「甘霖均霑」的人情味。

鹿港昔時為天然良港,與大陸商貿頻繁;為求航海安全眾善信集議於明萬曆元年(民前265年)建立鹿港天后宮崇祀媽祖,作精神寄託之所。本宮係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湄洲媽祖不但神靈顯赫,香火鼎盛,更因廟宇年代久遠規模宏偉而聞名遐邇。尤其建築結構富麗堂皇,古色古香,雕樑畫棟獨具匠心,彩繪及木石雕刻,皆精緻絕倫巧奪天工,堪為寶島工藝寶庫。信徒遍佈於台灣各角落,終年香客絡繹不絕,每逢農曆一月至三月間的進香旺季,更是人潮洶湧,水洩不通。

一級古蹟龍山寺,是鹿港規模最大的廟宇,其藝術價值有「台灣之藝術殿堂」、「中國建築學之寶」的美譽,為研究中國建築專家必探訪之地。 相傳明朝崇禎十五年,一苦行僧肇善,奉石雕觀音像,欲獻南海普陀山,途中遭遇暴風雨,漂流到鹿港,遂於此苦修,而於明永曆七年在港畔初創龍山寺,龍山寺成了台灣最早創建的寺廟,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因舊寺不敷使用,遂聘大陸名匠設計,仿溫陵龍山寺圖樣遷建於現址。鹿港龍山寺規模完整,氣勢雄偉,結構之精美,建築格局共有四進三院,贏得「台灣紫禁城」之美譽,為台灣清代所建佛寺之傑出代表。鹿港龍山寺建築之精良、雕刻之巧妙居全台寺廟之冠,如高大挺秀的山門、結構之細冠蓋全台的藻井、名畫家郭新林的經典彩繪、架構獨特的戲亭及雕窗、石雕……等無一不美;本廟又特別寬敞寧靜,兼具,祭祀與潛修之用,有別於一般以香火為導向的寺廟,龍山寺無論在歷史、空間格局或建築藝術上,都值得用心去感受。

由於昔日的鹿港是以貿易為主,港口附近由於地利之便,便形成船行與商家的重要據點。瑤林街、埔頭街、大有街因臨近河道,於是成為船行與碼頭的集中區。鹿港繁盛時碼頭區的主幹─舊街,即今之埔頭、瑤林、大有三條街道,曲折的紅磚巷道兩旁林立著重新整修過的舊式店屋,其奧妙的內部格局和舊式外觀耐人尋味,在此可找到若干老鹿港的風貌。走進瑤林、埔頭二街的紅磚道,便令人油然而生一股古樸之意,宛如進入時空隧道。閩南風味的古老宅第,門楣上的各式避邪古物,以及兩旁的門聯,都訴說著舊時父老們的生活步調及型態。近年來由於觀光采風盛行,一些屋主便經營起民俗藝品店,使遊客在望風懷遠之餘,亦增添不少駐足之處。街道特別彎曲,有時甚至成直角連串轉彎,所以會如此是先民智慧的展現與適應生活的艱辛,走在街上請仔細體會每一曲折所蘊函的歷史故事。經過長期歲月的沉澱,這裡氣氛由從前的熱鬧繁華轉為今日的淡泊悠閒。

王功區是台灣西部極具特色的漁村,自從「王功甦醒」全國文藝季舉辦後,更全力朝休閒漁村觀光產業發展,鄉內的人文、漁業養殖及濕地生態,都相當豐富,「王功漁火」,是昔日彰化縣八景之一。 芳苑鄉面積有96.89平方公里,據史載,三百八十多年前,福建省移民渡海而來,從事農漁業,並與福建省通航貿易,早期名為「番仔挖」。日治時代改番挖區為沙山庄,因本鄉多屬沙丘而得名,設庄役場,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轄台中市,經地方協議定為芳苑鄉,目前有26村。典型沿海漁村的王功地區,王功蚵全台聞名,配合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如紅樹林、水鳥、潮間帶招潮蟹、彈塗魚等海岸風光,王功漁港、燈塔、望海寮、竹筏等富麗漁村景象,及蘆筍田、乳牛場、養殖池等地方產業,彰化縣政府也正進行王功港區的城鄉新風貌工程,使王功魅力四射,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采風。 鄉內的漢寶溼地,是繼大肚溪河口後,中部地區聞名的水鳥勝地,環保團體計畫做生態園區的營造,並曾舉辦「漢寶野鳥節」活動,讓喜愛賞鳥的民眾,趨之若鶩。芳苑鄉因農漁業特產豐富,王功美食也頗受老饕的喜愛,走趟芳苑漁鄉之旅,收穫將滿行囊。

鹿港曾是臺灣中部的經濟交通樞紐,俗諺「一府二鹿三艋舺」,說明了鹿港當年璀燦的黃金歲月。由於鹿港是座文化的古都,人文薈萃,商業繁盛,清朝時期更因為貿易港口具通商之便,百貨充盈,經濟繁榮,飲食之美自然高人一籌,且因匯聚各地移民,也帶來許多不同口味的鄉土小吃。除味美的海鮮外,更有各式的糕餅與風味獨特的鄉土小吃,拜訪鹿港,除參觀古蹟、景點,領畧工藝之美外,品嚐各式美食更是不容錯過,一次鹿港之旅,達到精美、知識與口腹多重的滿足,滿載而歸。鹿港與臺中市、南投縣成為中臺灣觀光「金三角」,更是觀光客旅遊中臺灣的必訪景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