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htseeing

周邊景點

故宮收藏的文物珍寶,是舉世聞名的文化資產,從帝王收藏到全民共有,傳承有序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其收藏品的年代幾乎囊括了整個中華文化五千餘年未曾中斷的歷史,在世界文明史上獨一無二。博物院內65萬件收藏品中,大多數是昔日中國皇室的收集品,皇室的收藏則始自1000多年前的宋朝。 隨著數位科技廣泛應用在博物館的展覽或硬體設備,歷時三年的正館改建工程,於2007年2月改建完工後的新故宮,除了提供煥然一新的展覽手法之外,也增建了數位學習空間,如數位導覽大廳、多媒體放映室、多媒體兒童學習區等,同時持續推動「數位典藏」、「數位博物館」以及「數位學習」等計畫,營造一個無圍牆的博物館。而多樣化的餐飲服務、電影院以及文化商店等等,讓遊客不僅可以參觀古文物、欣賞新藝術,甚至為約會地點,視故宮為生活的一部份。 承先啟後,再造新局,改建完工的故宮不僅代表華夏歷史的傳承,展望未來更是與當代社會文化脈絡連結的新起點。

位於信義計畫區的台北101大樓,是台北市的新地標,這棟總高度達508公尺的建築,於1998年1月動工,購物中心於2003年開幕營運,辦公大樓在2004年12月正式啟用,大樓的興建完成,也為建構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做好第一步硬體工程。 融合東方古典文化及台灣本土特色的這棟前衛建築,造型宛若勁竹節節高昇、柔韌有餘,象徵生生不息的中國傳統建築意涵。運用高科技材質及創意照明,以透明、清晰、營造視覺穿透效果,與自然及週遭環境和諧融合,為台北都會帶來視覺上全新的體驗。 台北101大樓結合證券、金融、企業總部、工商活動與娛樂、生活、購物等用途,猶如大都會生活的縮影。購物中心內規劃有時尚服飾區、名牌精品區、化妝品專櫃、書店等,提供優雅寬敞的購物空間;各大餐廳和美食街有各種不同風味的料理,大宴小酌都適宜;加上運動健身館,休閒SPA等服務,使101購物中心兼具時尚、美饌、娛樂、社交與文化的複合功能。 週邊並連結台北市政府大樓、國際會議中心、世貿中心、君悅飯店、新舞台、鄰近的影城和購物中心等,形成一個結合金融、商務、休憩、購物的綜合商業地區。

台北故事館位於圓山地區,起造於1914年,為一棟英國都鐸式建築。2003年由陳國慈女士個人贊助認養,讓此市定古蹟圓山別莊蛻變再生,成為介紹台灣生活文化和推廣古蹟再利用的迷你型博物館。台北故事館帶著人們回味台灣文化、生活豐富的面貌。來到台北故事館,在古蹟的氛圍裡,啟發你我一起重視歷史過往、欣賞古蹟的美,進而投身古蹟保存的行列。

坐落於濱江公園內的林安泰古厝為中國傳統四合院民宅建築,格局嚴謹,雕刻典雅,為台灣北部少見保存完整的古老建築。當年林家開台祖先林堯於乾隆19年,由安溪渡海來台,他的兒子林回在艋舺從事貿易生意,店名為榮泰號,因為經營得法,賺了不少錢,因此乾隆48年在現在的四維路附近興建了一座宅地,命名為「安泰」。林安泰古厝至今已擁有160年以上的歷史,在林回初建時只是五間開的一棟房舍,後來陸續加蓋左右廂房和門廳,成為四合院,清末再加建兩座外廂房與書房,才成為目前兩進四廂房的格局,是台北市最完整的古厝建築。 林安泰古厝的美在其精細的雕刻,以門廳門框旁的團龍爐透刻為例,兩條龍在當中盤成香爐的形狀,兩條龍在香爐下搶珠,另兩條在香爐上對望,整個雕刻就是由此六龍的肢體交錯盤結所構成,極具創意。這六條龍代表的就是林回的六個兒子,組成寶瓶狀,和蝙蝠、磐牌都具有吉祥富貴意義,也成為林安泰古厝的重要標誌。而在搬遷及翻修過程中,除了磚瓦因年代久遠以致破損而予以翻新之外,其餘石材、木材等多半來自原建材,故仍深具歷史價值。位於古厝外埕前方的月眉池,具有防禦、養魚、防火、供水、降溫及改善氣候的功能。

大稻埕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見證昔日風華的迪化老街,以及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年貨大街。日治時期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之後米業、中藥等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永樂市場及其附近的布行更是建立台灣五十年代經濟奇蹟的紡織工業大本營,可惜目前多已凋零。 大稻埕有著名的霞海城隍廟,廟的格局不大,只有正殿與拜亭,但香火鼎盛,信徒眾多。 除此之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位於大稻埕老市區,主體建築樣式據悉為李春生參考福建廈門一帶西方傳教士所建之教堂所建。 早期的大稻埕雖然是台灣新文化的啟蒙地,但是在通俗文化方面也有傲人的成績,各處總是有著京劇、話劇、布袋戲、歌仔戲等在上演。經過了數十年的沈寂,如今大稻埕也規劃了歸綏戲曲公園,提供各種地方劇一個適當的表演舞台。 相片來源一http://www.wretch.cc/blog/tpytpy攝影者-蛋餅相片來源二-:http://photo.xuite.net/tmleou攝影者:大景相片來源三:http://www.wretch.cc/album/kk5678攝影者:張拔相片來源4-http://www.wretch.cc/album/shanjool

台北市立美術館於1983年12月24日正式開館。位於台北市北區圓山,佔地20,442平方公尺,具備11,741平方公尺的平面展示空間。作為台灣首座現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從規劃開始,就有高度的理想與目標,就功能上而言,舉辦同時策劃當代藝術展覽,蒐集、典藏台灣地區美術發展之代表性作品、研究美術學術、推廣美術教育以及推動國際交流,以期對內使市民生活與美術館結合,對外促進台灣的美術發展使能與國際美術潮流齊頭並進。 為迎接風貌多元的當代藝術展覽,美術館本體建築規劃以多重組合的空間形態,豐富藝術創作的表演舞台,提供無限可能的展覽場域。一半以上建築量體地下化,加強美術館與公園間的對話關係,以立體架構,組合出豐富的空間形態。方型視窗延接四周景緻,與外界山巒、水流、高架快速車道、建物群、行人等構成內外互映的情境空間,極富國際都會之時代特色,是從20世紀跨越至21世紀,從現代走向當代的現代美術館。除了是個藝術、文化機構外,美術館也是一個對話、休閒、提昇心靈生活的空間,結合主題餐廳、咖啡廳、藝術書店等都會休閒設施,朝向多元化、精緻化的方向發展,達到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相片來源:台灣旅訊網、http://www.wretch.cc/album/lans作者:台灣旅訊網、lans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成立於一九九五年(民國84年),佔地約一百六十坪,全館共分成四個樓層。一樓是「造紙示範區」,可以看見傳統手工造紙的過程,並體會親自造紙的樂趣。 二樓「紙的歷史」介紹您認識造紙術的發明與傳播以及有趣的「非紙之紙」、「造紙用料」、「古今造紙」、「特展室」。 三樓「紙在台灣」指導認識台灣造紙的歷史﹑常用原料和文化特色,並欣賞「台灣紙鄉」的特殊風貌,其中最難得的是詳實的記錄了臺灣特有的「蓪草紙」及「手工竹紙」的製作過程。四樓的「手工造紙廠」可以實地觀察造紙原料的處理方法,包括浸泡﹑蒸煮和漂白等步驟。 博物館每季並出版以一本以紙為主題的「紙博季刊」,它的內容是專業與生活化。除了每一季的焦點之外,也與紙有關的攝影欣賞,有展品﹑其他博物館﹑以及特種紙張的介紹。而最值得一提的是「紙博季刊」的封面是由博物館工作人員做的手工造紙。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前身為「日本芳釀株式會社」,創設於1914年,至1947年改組成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第一酒廠」。近百年來先後產製米酒、紅(露)酒、藥酒、燃料酒精、各式水果酒、紹興酒等釀造再製酒類,因此留下豐富且多樣性的製酒產業資產。目前華山全區範圍共7.21公頃,保留了自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時期完整的製酒產業建築縮影。 相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ck-wang/攝影者CK

台北之家成立經緯她,令當年的尼克遜,在擔任美國副總統來到台灣訪問時,沒住豪華大酒店,卻看上這棟老洋房,還在這裡睡過幾個晚上。她,保存了原來的古典風情,讓藝術不做過多裝扮,令人體會藝術原來是現代人生活的養分,很容易親近,也很容易消化。她,以歷史為中山北路注入了一抹亮麗粧顏,以古蹟建築傳唱中山北路百年風流雅緻的人文歷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