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htseeing

周边景点

占地约8.6 公顷的植物园隶属于农委会林业试验所,为热带经济树种之栽植试验地,兼以母树园之形态经营,栽植之树木多属人文特色的植物,如著名的桃花心木、肯氏南洋杉、黑板树、巴西橡胶树…等。园区内群树挺拔林立,自然朴实中充分呈现林场的幽静气息,小径蜿蜒,林荫苍郁,古朴的「林场风清」嘉义八景之一的石碑,诉说本园享有的美誉。

长达四、五百公尺的文化路,白天为车道,晚上则成为夜市,道路两旁布满美味可口的小吃店,受人欢迎的鸡肉饭、香肠、粿仔汤、罗山米糕、莲子汤与方块酥等改良家乡风味之小吃或特产,不容错过。

建于日据时代明治43年,原名「嘉义公园」,政府迁台后改名「中山公园」,民国86年又恢复原名。嘉义公园位在嘉义市东郊,始建之初,依山仔顶山势开辟园地,后来又拓宽东西边的空地,筑桥修路,计公园面积约268,000多平方公尺,园内古木参天,凉亭水榭,假山鱼池,曲径通幽,因为利用自然山水,风景雅致,可谓逍遥胜地。公园内有忠烈祠、射日塔、福康安纪功碑、丙午震灾纪念碑、十二门古炮、陈澄波画架、墙之道、一江山纪念碑、孔庙以及国宝级的阿里山森林铁道21号蒸汽火车头等史迹,为民众休闲好去处。此外,位在公园东北隅的林业、农业两试验分所,场中遍植多种热带植物,浓荫逐暑,绿叶摇风,亦值得顺道一游。射日塔高度62 公尺的「射日塔」,造型取诸于阿里山神木,其褐色铝条之纹理似神木之外皮,至中间留有高40 公尺的「一线天」,内部设有取材自原住民「射日神话」的青铜雕刻,此优美神话阐示人类继往开来的传承精神,富有振奋人心的社教意义。本塔入口处有象征台湾守护神的云豹铜雕一对,塔的底层为「忠烈祠」,顶层为咖啡餐厅兼瞭望塔,塔顶斜面设有-巨型市花-艳紫荆,美丽抢眼。自顶楼可眺望嘉义市全景,山城美色尽收眼底。

位于文化中心园区的市立博物馆,负责相关文物的搜藏、研究、展示与教育。在固定展示方面,规划有地质厅、化石厅与陈澄波纪念室。而特别展示空间三处,不定期换档展出,另设置交趾陶工坊与研习教室,以符需求。嘉义是交趾陶的故乡,日本甚至称之为「嘉义烧」,交趾陶的艺师大都在嘉义学艺。台湾民间简称交趾陶为「交趾」、「交趾尪仔」、「交趾仔」,早期多应用在寺庙建筑装饰,其传统题材以渔、樵、耕、读等人物为中心,搭配虫鱼鸟兽、花草器物及戏文场景,主从分明,画面和谐。交趾陶多安装在庙宇高处,常见于墙堵、大脊、博脊、规带、山墙鹅头、鸟踏、墀头、照壁等处,由于交趾陶色彩温润及鲜艳兼具,恍如宝石翡翠,绚丽灿然,逐渐从庙宇走入客厅成为民间搜藏的珍品。被尊称为台湾交趾陶开山基祖的叶王,于道光6年(1826)在嘉义出生,年少时与来台建庙作交趾陶的广东师傅帮工习艺,加上天生的资质,造就成台湾交趾陶的第一人,叶王的创作,造型生动,刻画细腻,​​用色卓越,作品在国际间倍受赞扬,博得「台湾绝技」的美誉,奠定台湾交趾陶独特的艺术地位。台湾交趾陶的发展始于叶麟趾(叶王),与后期对交趾陶有极大贡献的林添木,两人皆为嘉义人,因此嘉义市在86年办理第一届交趾陶艺术节,重新整理这项文化资产,并以交趾陶作为嘉义市的文化特色。交趾陶馆于89年5月13日正式开馆启用。

兰潭位于嘉义市东北郊山仔顶附近,相传西元1620年荷据时代荷兰人在八掌溪的支流鹿寮溪筑坝,到了日据时代,日本人又筑坝把兰潭作为自来水厂的储水池,直到现在兰潭依然是嘉义自来水厂的蓄水库,提供嘉义市的饮水灌溉。兰潭潭水清澈见底,四面冈陵起伏,山光水色,潭水若遇月夜朦胧,如诗如画,故「兰潭泛月」列为嘉义八景之一。沿岸的环湖公路,环湖巡礼可见观景楼,立于楼顶兰潭一览无遗。 兰潭周围丘陵起伏,林树参天,梅树成林,西南高处有三信亭,供游人歇息之用,俯瞰全市风景尽收眼底,且潭畔休憩设备完善,是假日休闲理想去处。兰潭繁杂的植物林,不但提供鸟类良好的隐蔽,也提供丰富的食物,丰富的鸟类资源,达六十多种,是嘉义市民赏鸟、游憩的热门去处,每逢假日总是吸引络绎不绝的民众。近年来,热心民众在兰潭水库环湖公路东侧开发出兰潭后山(又名笋寮山),由于山势不高,距离市区近,交通便捷,且步道设施完善,短短数年间,名声日噪,笋寮山不但成为嘉义地区登山健行民众的最爱,也吸引了不少外地健行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