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尺門五分車隧道是見證基隆八尺門地區與金瓜石礦業興衰的一處歷史遺址,位於和平島一帶,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
歷史沿革
一、 日治時期:金瓜石線礦業鐵路(1936年創立)
路線緣起: 該隧道屬於日治時期的金瓜石線(又稱水八線,水湳洞至八尺門)。這是一條由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於 1936年(昭和11年) 完工營運的礦業鐵路。
五分車規格: 由於這條鐵路採用較窄的軌距(通常是762mm),在台灣常被俗稱為**「五分車」**,主要用於運輸礦產。
功能核心: 這條鐵路路線從金瓜石經深澳、八斗子,最終抵達基隆八尺門(八尺門車站旁),八尺門設有礦砂裝船場(即今阿根納造船廠遺構),用於將開採的金礦、銅礦等裝船出口,因此八尺門隧道是這條礦業運輸路線的終點站之一。
二、 戰後時期:台金公司與路線廢止(1945年~1962年)
國民政府接收: 戰後,礦業鐵路被國民政府接收,並由**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臺金公司)**繼續使用,進行礦產和煤礦的運輸。
路線廢止: 由於路線老舊以及後來深澳線鐵路的興建,金瓜石線逐漸停止營運。八斗子至八尺門區間的鐵路最終於 1962年 廢止,八尺門五分車隧道也因此走入歷史,部分路基後來被轉為濱海公路或巷道。
三、 現況與文化價值
歷史遺址: 雖然鐵路已廢,但八尺門五分車隧道本身作為日治礦業鐵道重要的RC結構遺址被保存下來,見證了基隆八尺門地區與東北角金瓜石礦業榮景的緊密聯繫。
現狀問題: 由於年代久遠,加上缺乏完善管理,隧道曾經面臨荒蕪、遭違建及民宅佔用的問題,直到近年才在基隆市政府推動和平島廊帶觀光的計畫下獲得整修和關注。
八尺門五分車隧道雖然規模不大,卻是基隆地區礦業與產業發展史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歷史符號。
-
2025/10 五分車隧道的歷史足跡-八尺門
-
隧道半荒廢,穿過五分車隧道,一直走可到海洋大學。
-
很短的已經廢棄隧道,可以一路走到海大,說實話,沒有什麼好看的。
-
2024/09
很可惜只剩隧道口跟上面的字,裡面完全看不出軌道
-
2024暑假遊基隆第三天
(三沙灣公有停車場)
第一站: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紀念碑
第二站:二沙灣砲台 海門天險
第三站:沙灣歷史文化園區(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
午餐:三沙灣麵線羮
第四站:司令大院子(要塞司令部)對面路邊可停車
第五站:正濱漁港-彩色街屋/熱狗舖公車亭(車停正濱路116巷)/阿根納造船廠遺構/八尺門五分車隧道
晚餐:廟口夜市
八尺門五分車隧道遺址,違建擋住一半出口!!鐵道見證八尺門歷史,日治時期是一條礦業鐵道,由日本鐵道株式會社經營,從八尺門、八斗子一直到水湳洞禮樂鍊銅場,把金瓜石產出的金銅礦砂載到八尺門輸出到日本。二次大戰敗後,國民政府接收改為台金公司,運輸深澳電廠發電所需煤礦,後因興建深澳線鐵路,輕便道停用走入歷史。
基隆市八尺門五分車隧道遺址,見證東北角的礦業歷史,但市府剛完成整修,大推和平島廊帶觀光,隧道尾端通往北寧路三十一巷卻被整棟收容流浪狗的鐵皮違建擋道。
-
隧道底端出口一片違建户,在巷弄穿梭出去到北寧路31巷口過馬路,就是海大校園,有野狗聚集,夜晚上不要走這段路。
-
一個隧道的遺址~
很短
從入口處就能看到出口
出去的話是民宅的後方
一直從蜿蜒小巷繞出去可到達海大校園外
但晚上建議就不要走這段了🤣
-
八尺門隧道,被遺忘的史蹟,令人惋惜。
金瓜石鐵道工程,臺灣鑛業株式会社完成於昭和11年,八尺門隧道應為最後一站,炎炎夏日走進隧道非常清涼,只是隧道盡頭為民宅死巷,甚為可惜,而隧道似乎在人們刻意的遺忘下,慢慢的荒蕪消逝。
-
有歷史典故的地方,沒有經營管理,完全是任憑自生自滅的歷史景點,違建垃圾及民宅幾乎淹沒了這個地方, 可以看得出來政府對這個文化的
忽略與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