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放假特地來點燈
因是平日所以沒什人
廟裏面只有廟公跟一位婦人在聊天
後來廟公問要制化嗎?
我便詢問制化是什麼
在一旁婦人卻一直不斷問
你是什生肖上面哪張紙他也看得懂
可以解答今年生肖
要制化是什麼
非常不尊重點燈的人跟廟公…….
最後還不爽放話
不說了…
🥴🥴🥴
-
當地280年大廟
-
【來自高等在地嚮導最真實評價,認同請幫我按"有幫助”讓更多人看見❗❗❗】
⭐⭐⭐⭐⭐
宮廟外觀氣派保存完善😽🛂🚾🙏🙏🙏
宮廟附近居民也有小蜜蜂車跟當地居民販售客家美食💪😽🍧🍨🥤🥤✨✨
以及各式小吃,因為自己是假日來參訪🙀
覺得是個很好的休息站據點!💪
平日需自行來確認❗❗❗
2024.04.13 星期六 造訪
-
建於乾隆56年,主祀堯、禹、舜三官大帝,為龍潭三坑里的信仰中心,從三坑老街走到底可達。
-
建廟于1744年,屋頂上龍與鳳的交趾陶,真的很美。
-
位在三坑老街的終點
廟前有個廣場和舞台
應該是以前布袋戲表演的舞台
感覺廟很古老
但有重新整理過
外觀看起來很鮮豔
-
龍潭三炕老街尾端的大廟(在地的信仰中心)造型很傳統客家風格,供奉客家人祭拜的神祇為主;是間值得一看及祭拜的廟宇!
-
轉自維基百科
永福宮創建於清乾隆九年(1744)。是三坑仔最早的廟宇,原供奉三山國王,是早期近山隘墾區的信仰中心。(依桃園縣志 卷三 政事志 建置篇)。永福宮,舊稱三坑仔永福宮,位於台灣桃園市龍潭區三坑裡三坑子老街66號。原主祀三山國王,後為主祀三官大帝,配祀三山國王,以及開漳聖王、文昌帝君、觀音菩薩、註生娘娘、褒忠義民爺等[1]。廟內主祀三官大帝客家人稱「三界爺」,閩南人稱「三界公」。永福宮建立數百年來,歷經三次遷移,於民國(大正)13年(1924)遷至現址,原有信仰圈範圍為龍潭區三坑里、佳安里、大平里重要的信仰中心。
-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三川殿前檐為二十四孝柱,其後檐為花鳥柱,正殿為八角單龍盤柱,皆為大正13年(1924)所立。左柱八角柱頂刻有「邱張氏足、徐謝氏蘭、古劉氏路、黎邱氏青、鍾林氏尾、林邱氏双,李羅氏双、賴李氏綢、黃氏完、曾氏菊、吳氏番、鍾張氏勤、大正十三年歲次甲子穀旦一仝敬献」,右柱則是「楊連合、楊石、呂章春、徐琳、呂新泰、謝鑑清、邱礼昌、鄔曾氏完、劉簡氏來、陸羅氏尾、楊張氏銀、李范氏錢、許郭氏盡、陳鍾氏德、邱管氏運、邱古氏三」。所以是立於大正13年(1924),由邱張氏足等28人共同集資捐獻的龍柱。柱後刻有八仙過海像,而右柱下則有幼龍像。當一對龍柱刻上許多捐贈者姓名時,代表當時修建資金來源的匱乏,這種情況多出現地處農村的廟宇,相反的在商業活動密集的城市,捐贈者通常只要三、四位,就足以支付雕工及石材費,所以這種將捐贈款刻在八角柱頂的做法,不僅與客籍人士有關,亦與資源和財力有關。
此對龍柱應為潮州匠師所作,且與八德三元宮的兩對龍柱有著造型相近的關係,但是否為同一匠師,仍待後續的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