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覺得這個弟弟很棒,可以看到他的房間,他的房間都有木味木頭的味道。那邊還有很多書可以看旁邊還可以搭船大人100小孩也100我,還可以為魚。我們覺得很好玩,可以建議大家來玩玩看。
-
時間:2025年5月9日星期五
縣市:宜蘭縣五結鄉
地點: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天氣:晴
備註:門票$150/人。14:00~14:40廟埕廣場戲台踩街至臨水劇場《齊天大聖鬧龍宮》。15:00~15:40在蔣渭水演藝廳表演《接班人好戲台》。12:49~16:35,停留3小時46分鐘。
黃舉人宅,原址座落於今宜蘭市新民路巷弄,為清代宜蘭縣首位舉人黃纘緒故居,興建於清光緒3年(1877年)。1996年,因逢都市計畫面臨拆除,經宜蘭縣府與各方協助於2001年拆遷重組於五結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傳藝園區內。
交通:羅東火車站🚉➡️後轉運站➡️搭公車🚌(綠21)、62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70公尺
-
清朝黃舉人的三合院宅,保存相當完好~
-
非常需要幾位老師講解喔!!最原始#宜蘭縣原始古色古香的4方圍樓!、保有各項的文字文藝”、介紹詳細”!、是保留最原始的建築“!、方方面面俱到古時候的歷史建築痕跡“!、#只希望裡面燈光再明亮點””!、#跨欄有很多行走請當心!若在配合人演講歷史會更讓人感到愉悅快樂”,不然都需要花個長時間逗留原地!不然就得遊客自己慢慢細看!剛進去一堆問號?@當然也不錯也很多好奇心”@但還是需要老師帶我們瞭解當下的歷史!
-
台灣少數還保留完整的舉人三合院。
人稱「黃舉人宅」:
這座建築就是由清代宜蘭第一位舉人(黃纘緒)於清光緒三年(1877)蓋給四夫人張聯珠居住用的,後來因為都市計畫的關係遷建於傳藝中心裡。
守護臺灣的文化資產,大家一起加油!
至宜蘭傳藝中心,記得走進來看看。
三合院裡會有一些展覽。
-
黃舉人宅 是 宜蘭傳藝園區 的三建築之一. 該宅原建於清光緒3年(1877), 坐落於宜蘭市 友愛百貨前; 後因都市更新需求, 一度面臨拆除命運, 還好最後 得以保存, 才能在 傳統藝術園區 內重建, 成為宜蘭縣內第一件百年傳統建築拆遷保存案.
非常有幸 我們才能在 現在 也能一睹這古色古香的 三合院老宅.
因 宅院 鄰近冬山河乘船處 及 月河畔, 風光秀麗幽美. 很幸運的 還剛好 遇到 冬山河 開到這裡的 船隻. 如果你不開車, 就可以選擇 搭渡輪, 順便遊玩 宜蘭傳藝園區 跟 冬山河親水公園.
-
原座落於宜蘭市友愛百貨公司前,因都市計畫要被拆除,時任宜蘭縣縣長游錫堃先生積極推動文化保存,說服黃舉人第四代子孫捐出地上建物及文物,拆卸保存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內復建,
清朝科舉制度 書生/同書/秀才/舉人/貢士/進士 的區別
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想考取功名,
大致上要經過第一次童子試、第二次考試叫院試、第三次考試叫鄉試、第四次考試叫會試;
通過第二關 "院試"的人都就被稱為「秀才」,算是有了功名,進入士大夫階層;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但還不是官員,無法領國家公俸.
若以當今學歷難度相當於博士,但只能交書的窮秀才,相當諷刺.
第三次考試的"鄉試",只有獲得秀才資格的人才可以參加,所有通過鄉試的叫「舉人」,進入文官官員的基本門檻,學歷相當於現今博士後.
第四次考試的會試,由有舉人功名的人參加,通過會試的稱為「貢士」,貢士就有資格面聖,隨後就進入殿試了,由天子,也就是皇帝親自面試,一旦通過,被稱為天子門生,也就是中了進士
進士裡邊的第三名為探花,第二名榜眼,第一名才叫「狀元」
科試。由各縣級政府主辦。合格者稱為「生員」,習慣上稱為「秀才」。
鄉試:由省級政府在各省省會在秋八月舉辦,三年一科又稱為「乙科」,即為府試,由生員參加,錄取者稱為「舉人」.
-
這是宜蘭第一位舉人的宅第,是後來才搬進傳藝園區,建築為1877所建造,至今約145年。若有體驗遊船,會有導覽員詳細解說,包含房子的不同之處,以及正門上方匾額文魁二字的意義,蠻有趣的。
另外,這裡也是傳藝園區小狀元闖關活動的關卡之一。
-
很有心把百年老宅原汁原味一磚一瓦的搬了過來,讓人一探古早豪宅的格局和用料的實在,而且放在傳藝這位置遊客相對較少,有興趣可以仔細品味一下!
-
2018.08 保存很好的老宅,每次到傳藝中心必訪
宜蘭第一位舉人黃纘緒故居,建造於清光緒3年(1877)。原座落於宜蘭市區友愛百貨公司前,1990初因都市計畫要被拆除,黃舉人第四代子孫捐出地上建物及文物,1996年拆卸保存,並於2001年6月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內復建,珍貴的傳統建築得以保存。師傅先將拆下的一磚、一瓦、一木做好編號,再按照傳統工法重新組建,復建工程是由宜蘭著名的木匠師林添發及李慶堂先生現場施作,是宜蘭縣內唯一留存的舉人宅,亦為宜蘭縣內第一件百年傳統建築拆遷保存案。
臺灣傳統三合院民居多為座北朝南,門樓上的「長挹南薰」說明夏日南風拂薰竹林搖曳的情境,呈現傳統民居田園景象。正身凹壽大門上懸掛的「文魁」匾,為清道光20年(1840)榮登庚子恩科舉人,並且由「欽命兵部侍郎福建巡撫部院吳文鎔」為舉人所立。正廳門額「四德記」,以及對聯「四辟鼎新輪奐永垂奕世」、「德星照耀休光肇起文明」,傳為黃纘緒親提。上下聯聯首的第一字「四」、「德」,與門額的「四德記」相呼應。
黃舉人宅牆身壁面採竹片編織成網狀,塗上泥土、稻草、稻穀,表面再敷抹白灰,為頗具特色的「竹編夾泥牆」。大門額「折桂開基圖」墨繪,代表黃舉人功成名就;次間墨畫兩幅「高士圖」,隱喻黃舉人生性恬淡的氣質。此外也藉由空間展示規劃以及後續空間營運,展示傳統民居生活情境氛圍。
-
(宜蘭童玩節)古色古香保存的不錯,但是很單調啊,沒別的展示品就只是單純的一間古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