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逵文學紀念館

景點位置

地址:台南市太平里中正路488號

電話:06-590-8865

評價

4.1
  • 5/5
    2025/03/26
    是一位文學作家及台南歷史上的偉人的紀念館,可以來參觀,不用門票
  • 4/5
    2025/03/26
    這是我在2025年3月25號到訪的, 車子停到隔壁,是巿役場的地下停車場, 因為沒有到他們的餐廳用餐所以停車費是每次50塊 這個地方是一位為台灣人努力付出社會運動, 揭露社會階級的不公, 主張文學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 也因他參加社運動, 被統治當局抓關入監10次。
  • 4/5
    2025/03/23
    文學的楊逵 社會的楊逵 「文學的楊逵•社會的楊逵」分成兩條主軸,一是「楊逵的文學實踐」,一是「楊逵的社會參與」概括楊逵一生的主要成就。其實,楊逵的文學創作與他的社會實踐是牢牢緊扣一起、密不可分的、他的創作是他的實踐、他的勞動也是創作。
  • 5/5
    2025/01/19
    楊逵文學紀念館區分為A棟、B棟及C棟,A棟一樓「人間楊逵」展示內容為:出身大目降、楊逵的家庭生活、春光關不住及知交好友來作客。A棟二樓「文學的楊逵、社會的楊逵」展示內容為:楊逵的文學實踐及楊逵的社會參與。 楊逵,出生於新化,一位具有人道關懷的社會主義作家,他的文學以寫實的筆法、務實的筆調,為動盪的時代留下歷史的見證;他的實踐以不停的抵抗、不輟的創作,為一生堅持的思想期許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楊逵文學紀念館則提供一個接觸文學、感覺文學的理想空間,期盼透過文物、資料的展示,讓我們得以近距離接觸文學作家不平凡的一生,共同緬懷這位台灣文學史上永遠壓不扁的玫瑰花。
  • 5/5
    2025/01/12
    整個展覽動線規劃得非常棒,看了十分受感動,也很受啟發,謝謝楊逵先生、葉陶女士以及所有為台灣民主發展而努力的人們,是你們讓我們得以享受現在的生活,你們是人民的作家,「用知識幫助他人,用能力成就他人」,期許我們也都能成為合格的人民,成為那一朵朵壓不扁的玫瑰花,在貧瘠的土地上堅強、傲然地挺立! 「與其跪著活,不如站著死」 這句話在我心中久久迴盪不去,謝謝你們🙏🏻 願我們都能找回台灣人獨有的堅韌,成為「越燒越炭」的蕃薯囡仔!
  • 4/5
    2024/09/08
    楊逵文學紀念館其建築空間本是閒置的地政事務所,後經中央和地方政府經費補助與後代子嗣自籌,於民國94年11月正式落成啟用,讓民眾認識一代文人的生平事蹟。 活躍於臺灣許多社會運動場合的楊逵,在日本統治臺灣時代,他因參與社會運動被統治當局關入監牢十次。 1934年,小說〈送報伕〉入選東京《文學評論》雜誌,成為首位臺籍作家進入日本中央文壇之人,並確立其小說家地位。 以「人道的社會主義者」自居的台灣文學作家,主張文學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以樸實的筆觸,揭露社會階級的不公、人民受到的苦難與壓迫。 終其一生致力政治運動及寫作生涯,逃過二二八事件判處死刑的劫數;在四六事件時,被判處12年有期徒刑,關監綠島期間,依舊筆耕不輟,為臺灣文學史留下硬骨崢嶸的作家身影。 1976年,獄中的小說〈壓不扁的玫瑰花〉,被收錄於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1983年,獲頒吳三連文藝獎和臺美基金會人文科學獎。
  • 5/5
    2024/08/07
    這個紀念館介紹了許多以前我沒有關注的人事物。展場二樓還有特別展覽。
  • 4/5
    2024/07/31
    是免費開放的景點 停車 不管機車汽車都很方便 有洗手間 展覽場地兩層樓 不過二樓尚未佈置完成 櫃檯的阿姨很親切 向我介紹這一區值得看的歷史景點 隔壁就有另外兩個
  • 5/5
    2023/10/24
    2023/7/11 作家楊逵為新化在地人,此處詳細介紹其生平事蹟及文學成就,令人有所收穫。
  • 4/5
    2023/08/30
    位在新化街役場旁的楊逵紀念館,進門一定要細看的就是當時楊逵老師用的桌椅,木桌子上有一處特別凹陷的地方,據說是因為楊逵先生習慣在寫作時手肘撐著桌面思考,每天磨啊磨的,後來那邊最常接觸的地方就凹陷下去了,讓人不得不佩服楊逵老師對於文學創作的精神,共有兩層樓的楊逵紀念館中除了保存一些他生前常用的物品及生平事蹟以外,二樓還有許多楊逵先生的文學作品可以欣賞。
  • 5/5
    2023/07/11
    楊逵先生詳細的介紹 尤其家庭生活描述甚深 感謝楊逵先生在臺灣文學上的貢獻 與葉陶女士之前的愛情很令人感動 場地冷氣不太涼
  • 5/5
    2022/08/21
    對的話,在錯的時間說了! 就~~反動了! 我們在這兒認識庶民文學;莫名的感動,莫名的認同! 楊逵 織夢 葉陶 圓夢~ 值得細細品味 細細體會,他們的愛情! 夾帶歐威紀念館~ 沒開,但是~我竟然看過他!?
  • 5/5
    2019/09/28
    以前來過幾次,都是走馬看花的帶朋友造訪,旁邊是街役場,距離新化老街不遠,這裡環境不錯,外觀很乾淨,平常日沒什麼人潮,進去有服務人員駐守會跟你打招呼,文學館裡頭收藏很多關於楊逵的生平介紹,老實說這個時代太過於安逸而且言論自由,距離那個動亂不安的時代太遠,現在年輕人乍聽之下,無法體會當時這位學者是如何偉大的貢獻,更別說好好細看歷史。 或者是有點年紀了,開始懂得關心政治,本身也有了一些概念後,第一次仔細的看看文字介紹還有瀏覽圖片,看完覺得很感動跟不捨,感謝政府及地方公所願意一直保留這些前人創舉,我想隨著時代變遷,愛台灣的心大家都一樣,若不是這些先人勇於犧牲為基層發聲,身為後人的我們哪能如此安逸的過日子....對照現在的局勢,永遠都不要忘記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
資料來源由Googl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