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htseeing

周邊景點

位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立於1908年,是臺灣最早成立的博物館。此地本是台北天后宮的所在,於民國2年時,遭到日本人強行拆除,改建為現今希臘多倫式的建築風格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直到抗戰勝利後,脫離日本統治,才正式更名為臺灣省立博物館。這座從上一世紀初就屹立於臺北火車站前的博物館,座居清代臺北城東西主軸與南北次軸交叉點,以其典雅莊嚴的建築、豐富多樣的展示蒐藏與核心的地理位置,成為重要的歷史地標之一,1998年內政部評定本館館舍為「國定古蹟」。對初次造訪者而言,博物館代表臺北的繁榮,也提供了一個認識臺灣的歷史櫥窗。 今日的國立臺灣博物館仍延續當年創館時的規模,目前設有人類學、地學、動物學、植物學及推廣組等五個研究組,蒐藏研究以臺灣本土的文化歷史、生物物種及自然現象為主要方向,並將成果透過主題展示、教育活動、出版及各項合作計劃等方式呈現與延伸,服務廣大群眾,達到博物館教育的目標。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原名臺北新公園,是一座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的公園,佔地71,520平方公尺,鄰近總統府、外交部、臺大醫院、臺北賓館等主要機關。公園內,除了位於北側的「國立臺灣博物館」、位於中央的「二二八和平紀念碑」以及位於東南側的「二二八和平紀念館」外,還有自日治時期即闢建的露天音樂台、拱橋、造景池塘及綠地步道等;還有中國式庭台樓閣、露天音樂台,臺灣最初使用的鐵路蒸氣機車、急公好義坊、黃氏節孝坊、九塊風格迥異清治時期石碑、七門古砲、放送亭、銅牛、銅馬等文物古蹟。 相片來源http://photo.xuite.net/tmleou攝影者大景

總統府座落在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1段122號,正大門面對凱達格蘭大道。氣魄雄偉、巍峨高聳的總統府,在寬敞廣場的襯托下,尤顯氣派,此棟建築係日治時期「總督府」之所在,自1919年完工以來,便一直是全台灣最高政權核心,這座後期文藝復興式樣的五層大廈,中央突起12層,塔身高60公尺,為當時全台最大的建築工程,若欣逢國家重大慶典節日,如新年、10月10日國慶日等,則總統府四周更是結綵華燈,輝燦極致。 相片來源-http://album.blog.yam.com/liaoyilung

● 紀念堂主體主體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座落基地東邊,背臨杭州南路,坐東向西,遙望中國大陸。三層臺階高十四.五公尺,主體牆高二十四公尺, 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五公尺,合共七十公尺。大門高十六公尺,重七十五噸,為青銅鑄建。正堂分上下兩層,上層平面為四十公尺見方,四角各突出七.五公尺,後方居中恭立 蔣公座姿銅像, 以供瞻仰。蔣公銅像高六.三公尺,厚至六至十二毫米,全重約二十一.二五公噸;由陳一凡先生承鑄。臺座高三.五公尺,上刻 蔣公遺囑, 全高九.八公尺。下層大廳設有文物展視室、中央通廊、演講廳、先總統 蔣公紀念室及各展廳。 ● 文物展視室主陳列 蔣公的衣冠、文獻及照片等,為靜態之展示。展視室共分六間,依 蔣公生平及勳業發展,區分為十一個單元。● 一展廳位於紀念堂東側,共有三間大型展覽室和一間多功能之視聽室,提供政府機關學校及依法設立登記之法人舉辦富有教育意義之藝文活動。● 正側牌樓正牌樓,面臨中山南路。由中央拱門望看紀念堂,氣勢雄偉。側牌樓兩座,分別為「大忠門」及「大孝門」位於紀念堂南北兩側,。在愛國東路者,為大孝門;在信義路者,為大忠門。● 迴廊與角亭迴廊沿信義路、杭州南路、愛國東路三面人行道建築。外側臨人行道之牆面上,每隔四.五公尺分嵌中式燈籠窗一個,共有十八種不同之花格與形狀,共二百四十六個,〈含單面牆所嵌燈籠窗則形式為二十六種,總數共三百九十個〉頗具特色;內側臨公園部分則為圓柱支拄而無牆。角亭有四座〈含兩廳院部分則有六座〉,高十一.一公尺,形式與用料,均與牌樓同。● 民主大道從正門至紀念堂臺階,為四十公尺寬、三百八十公尺長之民主大道,兩旁以紅色花草構成中國傳統式如意圖案之毛氈式花壇,另有與民主大道平行之林蔭大道兩條,寬九公尺,舖設金門全體軍民捐獻之花崗石。● 健身場與健康步道公園內設有「忠勇」、「親民」、「自強」等三處水泥地健身場,分別位於紀念堂右前方的大榕樹下,及「虎背區」左右兩側,是民眾練拳、跳舞及做早操等健身的最佳場所,健康步道在公園內設有兩處,分別位於大忠及大孝門附近;其中一個步道是由台北市信義扶輪社為服務社會大眾而建贈,另一個則是本處應民眾要求自建提供服務大眾,作為腳底按摩健身運動之用。● 庭園基地除各項硬體建築所佔面積外,餘即為庭園部分,由國內園藝專家規劃設計精選花木、山石,依地形分區栽植;大小數目花卉總數超出五十萬株。園內假山、水池、小橋及花架、石椅、健身場,無所不具,另外公園「虎背區」建有三處盆景區,分別命名為「松苑」、「竹苑」及「梅苑」專門培育盆景。 ● 光華池及雲漢池公園左右正前方,分別建有雲漢池及光華池,「雲漢」之名取自明監國魯王朱以海手書之「漢影雲根」,「光華」則為光復中華之意,兩池面積皆約三千平方公尺,為不規則形狀的人工池,配以人造假山、瀑布及半圓形拱橋,景緻十分優美。池內飼養各色各樣、紋彩斑爛的錦鯉,為紀念堂開放之初,由何應欽將軍及國內外喜愛錦鯉的人士自動捐贈。 照片出處:http://www.wretch.cc/album/chean0214攝影:chean0214

中山堂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是臺灣第一個會展建築。其落成於日治時期的1936年11月26日,當時稱為臺北公會堂,為日本知名建築家井手薰的作品。1945年,接管臺灣的國民政府將公會堂更為現名,亦通稱臺北中山堂。1992年1月,該建築被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為國家二級古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