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htseeing

周邊景點

士林夜市為台北市最具規模的夜市之一,以陽明戲院及慈誠宮為中心,包含了文林路、大東路、大南路等熱鬧街市集結而成,其中士林市場早在民國前二年即已興建,以各種傳統小吃聞名國內外,許多觀光客皆慕名而來,像是大餅包小餅、石頭火鍋或是士林大香腸等,更是已經成為美食地標,無人不曉。 由於夜市鄰近許多學區,故以學生為主要的消費族群,價格也比一般商店便宜許多,例如家具、衣飾、相片沖印店或寵物用品等,都有其集散的區域,『情人巷』中的精品店與冰店,更是吸引了不少當地學子以外的顧客前往。 士林夜市所含範圍極廣,在曲折巷弄內行走,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週末假日時前往,更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常見一家大小提著大包小包剛採買的日用品,嘴裡還塞著美味小吃,滿足之情溢於言表。

故宮收藏的文物珍寶,是舉世聞名的文化資產,從帝王收藏到全民共有,傳承有序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其收藏品的年代幾乎囊括了整個中華文化五千餘年未曾中斷的歷史,在世界文明史上獨一無二。博物院內65萬件收藏品中,大多數是昔日中國皇室的收集品,皇室的收藏則始自1000多年前的宋朝。 隨著數位科技廣泛應用在博物館的展覽或硬體設備,歷時三年的正館改建工程,於2007年2月改建完工後的新故宮,除了提供煥然一新的展覽手法之外,也增建了數位學習空間,如數位導覽大廳、多媒體放映室、多媒體兒童學習區等,同時持續推動「數位典藏」、「數位博物館」以及「數位學習」等計畫,營造一個無圍牆的博物館。而多樣化的餐飲服務、電影院以及文化商店等等,讓遊客不僅可以參觀古文物、欣賞新藝術,甚至為約會地點,視故宮為生活的一部份。 承先啟後,再造新局,改建完工的故宮不僅代表華夏歷史的傳承,展望未來更是與當代社會文化脈絡連結的新起點。

大安森林公園佔地約26公頃,於民國八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啟園。雖位於台北市區中心,但卻是一個草木濃密的生態公園,以「都會森林」的型態成為台北市的都市之肺。公園內除有綠樹成蔭之外,更有花壇處處,每逢花開時節色彩繽紛,令人賞心悅目。公園外人行道則以綠樹與道路區隔,臨建國南路為盾柱木,臨和平東路為樟樹、臨新生南路為白千層、臨信義路則為榕樹,人行道中央還植有楓香樹,呈現多層式綠籬景觀。此外,各種休憩設施如行人座椅、涼亭、音樂舞台、慢跑道等各種設施相當完善,公園下方並設置有地下停車場以方便開車前來的民眾,已成為台北市民休閒最佳場所之一。

西門町的地名來自日據時代,當時的居民大多居住於台北城內,而西門區域就是最他們的休憩場所,1896年,這裡有了第一家戲院「東京亭」,1922年時,正式以「西門町」為名。 西門町早期以電影院為最主要的商業活動,當時的電影院大多環繞於峨嵋街、成都路與西寧南路上,故也是西門町發展的中心,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大量資金湧入此處,除了電影院外,百貨業及其他娛樂場所相繼出現,中華商場完工之後,西門町儼然已成全國最大的商業娛樂中心。 民國80年代,台北的商業娛樂活動逐漸轉移東區,再加上中華商場的拆除與道路整頓,西門町著實沉寂了好一陣子;一直到捷運板南線完工,中華路在台北市政府的規劃之下,搖身一變成為台北的香榭大道,不僅如此,大小廣場與活動空間如雨後春筍般地成長,每到週末假日,人群聚集在此從事文藝或運動、音樂表演等的活動,再度把商機與人潮又拉回了西區。 現今的西門町不但見證了歷史,還是新一代流行文化的帶領者,許多懷舊的中老年人在此回味往事,更有打扮新潮的年輕一代在這裡爭奇鬥豔,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在此交流,滿足了不同需要的族群。

信義計劃區為新興商業區,乃目前台北市最具指標性的商圈,其中信義路4、5段間就有多家百貨公司、飯店、時尚餐廳,號稱台北最具價值的地區,包含新光三越信義店、新光三越新天地、A4、新舞台、威秀影城、凱悅飯店等,加上台北101,這裡已漸漸取代東區成為新的時髦都會地區。 信義商圈最大的特色是,完全針對都市人休閒購物需求設計,而且由於採取低密度、低容積的開發方式,再加上市政府刻意經營,規劃設置相當多的造景,進駐的百貨商場或企業大樓,建築風格都也都別具特色。 信義計劃區現在被稱為「台北曼哈頓」,白天的它是個商業金融中心,生活節奏忙碌快速。但,到了夜晚,夜幕將高樓的輪廓掩蓋後,它搖身一變又成為一顆閃閃發亮的鑽石,竟比白天還要豔麗光彩奪目,所以看信義計劃區的夜景也是另一種趣味。 週末假日的信義計劃區,又搖身一變成為一個超大型的舞台,市府廣場、新光三越東側廣場及中國信託大樓的新舞台,經常舉辦各種假日活動或園遊會,而威秀影城中庭也常有歌手新片發表、演唱活動、簽名,而電影造勢活動,威秀影城中庭也常是第一選擇的場地。

臺北市立動物園位於文山區又稱木柵動物園,國立政治大學附近。民國75年10月31日正式開放,目前園區總面積165公頃,園內的設計,充分利用該地形,維護景觀及自然生態。展示區包括兩棲爬蟲動物館、台灣鄉土動物區、亞洲熱帶雨林區、沙漠動物區、澳洲動物區、非洲動物區、溫帶動物區、鳥園區、可愛動物區、蝴蝶公園、教育中心、夜行動物館、無尾熊館、企鵝館、昆蟲館、植物觀察區等,一般生活中不易見到的動物,在這裡都可以親眼看見,並經由專業詳細的解說,能更進一步瞭解動物們的生活環境與習性,具有教育、保育研究及休閒娛樂的意義。園區除了動物展示區外,另有野餐區、野外動物植物觀察區、青少年體能訓練場,讓您在觀賞動物之餘,也能享受登山健行、欣賞自然風光,是一座多元化的博物館。是一所展現生命多樣性的教學博物館、一處野生動物的保育據點、為民眾提供豐富的知性遊憩的最佳休閒處。

行天宮又叫恩主公廟,奉祀關聖帝君,關聖帝君(西元162~219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戰將,因為他堅守信義,所以被尊為武聖;又由於他很會理財,所以又被尊奉為商業保護神。 現址的行天宮在西元1967年建立,廟貌樸素莊嚴。殿前有一尊天公爐,兩旁的提耳是飛騰的龍形,四端是向天空伸展的龍頭,造型獨特。進入前殿,有很多信徒在神明前俯首跪拜,非常虔誠。走過天井,來到正殿,可以看到神明桌上只有鮮花、清茶,沒有其他供品。因為行天宮戒除殺生,禁止供奉牲禮;還特地勸止燒金紙、演戲酬神、叩謝金牌等行為,而且除了自行帶來的鮮花素果外,廟裡免費供應香燭;同時廟堂前也沒設功德箱,不要信徒添香油錢,首創傳統宗教界素心作風。 因為一般人認為行天宮很靈驗,前往求神問卜的人很多,連帶的在行天宮的地下商場,也幾乎全部擺滿了算命攤,形成獨有的特色。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台灣第三座國家公園,也是台灣離都會區最近的一座國家公園,位於台灣北部。 陽明山並不是一座山峰的名稱,而是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一帶的山區。在清朝時期,怕賊寇藏匿在樹林中,伺機盜取硫磺,會定期放火燒山,因此整個山區只能長出五節芒這類的芒草,故稱「草山」。1950年,蔣介石為紀念明代學者王陽明,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一帶,原名草山的山區改名為陽明山。1962年,當時的台灣省公共工程局開始規劃陽明山國家公園,初步規劃面積為28,400公頃,包括北海岸、觀音山與大屯火山群。【遊憩景點】 以大屯火山群為主的火山地型景觀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主要特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規劃有下列遊憩區: 小油坑遊憩區、冷水坑地區、大屯遊憩區、二子坪遊憩區、擎天崗地區、陽明書屋、林語堂故居、龍鳳谷硫磺谷遊憩區;以及需申請方可進入之三個生態保護區:鹿角坑生態保護區、夢幻湖生態保護區與磺嘴山生態保護區。※陽明公園 陽明公園位於湖山路二段,夏季涼爽,是為台北地區的避暑勝地。 公園廣場邊有一直徑達22呎的巨型「花鐘」,,為陽明山最知名的地標之一。鐘面以綠草為底,其間栽植五彩繽紛的花卉。陽明公園全園遍植台灣原生山櫻花和多種日本櫻花以及梅花、杜鵑花、茶花、碧桃、杏花等花木,每年春季舉行的陽明山花季均能吸引滿山人潮,為全台最知名的賞花節慶之一。※冷水坑遊憩區 冷水坑的水一點都不冷,有40度C。相較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其他溫泉水溫,算是很冷的,所以稱做冷水坑。位在陽明山冷水坑停車場旁的牛奶湖,因池水含大量的礦物質,使池水呈乳白色狀所以被稱做牛奶湖。附近有海拔約860公尺的夢幻湖生態保護區,需申請才能進入,此生態保護湖區中生長一種台灣特有的水生蕨類「台灣水韭」。

士林官邸。原為蔣介石在台北士林的行館,位於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和福林路交界,前身為日治時代之「士林園藝試驗分所」,國定古蹟。這裡過去一直門禁森嚴,但現時已開放供遊人參觀,並時常有花卉展覽;每年舉辦的菊展、梅展、蘭展都是相當盛大的活動。 相片來源-http://www.taiwantravelmap.com/blog/blogser.php?username=joewu相片來源2-http://tw.myblog.yahoo.com/yan9436/、http://album.blog.yam.com/pecos

迪化街位於台北大同區,為大稻埕商圈最重要的市街,長約800公尺。該街大部分建築經刻意留存,因而成為台北市保留最完整的老街。迪化街在房屋外觀上,約可分為四種形式:*閩南式建築:以單層樓為主,瓦片覆蓋的斜屋頂及木板組成的門窗等,是其特色。此種建築為最古老的漳泉建築,主要分佈地點於原中北街(北街)。其中以王瑞興行的亭仔腳、半樓、屋頂、檻窗和平板住屋設備最具特色。 *洋樓式樣:以二層樓房為主,門面有女兒牆、拱形窗洞、花瓶狀欄桿,該洋樓形式模仿1870年代,洋行雲集的淡水。主要分佈地點也是迪化街北段,如益良化工公司。 *仿巴洛克建築:以立體的外觀浮雕及花草紋飾著稱。街上最壯觀的此類型建築以台灣農產公司為代表作。建築物整體強調垂直感,造型極為華麗特殊。此建築以原日治時期發市的中街較多。 *現代主義式:外觀簡潔明朗,注重線條的表現與比例的均衡。為西方建築潮流,街上各段都有分佈,是四種風格數量最多的一種建築風格。 迪化老街特色除了高達70棟以上的老式傳統建築可供欣賞外,還有位於南街與中街間的大稻埕霞海城隍廟也頗具盛名。該廟沿襲自19世紀中的「五月十三人看人」的迎城隍民俗,至今仍每年依例舉行。 相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sp88888sp/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