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節期間4/3起展出李再鈐老師的雕塑作品「穿越世代」,曾在國立美術館外看到李老師的「元」非常震撼,這次在歷史博物館看到更豐富的展出特別不虛此行;地下一樓的兒童創意共學空間適合帶孩子來看書。
-
入場門票費不貴,但是可以體驗世界級的珍藏文化!我覺得很謝謝國立歷史博物館提供這樣一個環境,讓大多數的人可以用著最平凡的價格,去體驗者最奢侈的文化!
當天前往的時候,剛好是國立歷史博物館成立七十周年,其與清翫雅集攜手舉辦「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藉由這個機會可以親自看到許多的珍藏與真跡!這個可以說是相當的不容易,不用到國外在台灣就可以參與到這樣的展覽。
而且只要加購$30的導覽機,還可以參加導覽的部分,這個我也覺得是一個很值得的文化傳承,又這樣一個專員帶領大家去觀賞每一部的作品,去了解他的細項以及背景故事,才會了解作品的珍貴之處。
很歡迎大家,週末不知道去哪邊玩的時候可以來到這邊,不時會有一些不錯的展覽推薦給大家!歷史文化的傳承就是這麼樣來的。
-
【 藏珍— #清翫雅集 卅周年慶收藏展 】 國立歷史博物館
感謝共同策展人 陳勇成精彩的導覽
❣️不完美的美:藝術的獨特之處
「不完美,也是一種美。」陳勇成這句話,深刻揭示了藝術的真諦。每一件藝術品都有其獨特的歷程和故事,即便是那些小瑕疵或時間留下的痕跡,都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這些細微的不完美,不僅讓藝術品更具生命力,也讓我們感受到時間的沉澱與歷史的重量。它們讓人反思,正是這些痕跡,賦予了藝術品與觀者之間一種無形的連結,一種不斷流動與變化的生命力。
❣️一期一會:每一次的藝術邂逅都是無可重複的珍貴瞬間
每一場藝術展覽,每一次的藝術邂逅,都是一次無法重複的機會。在「清翫雅集」展覽中,陳勇成以其豐富的學養和經驗,為我們揭開了珍貴藝術品背後的故事。從張大千、畢卡索到草間彌生,每一件作品都帶著不同的文化背景與創作意圖,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透過老師的解說,這些藝術品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承載著情感和歷史的載體。
正如「 #一期一會」所說,每一次與藝術的相遇,都值得珍惜,因為它們是這一生中獨一無二的美好時刻。下一次見面四十週年,在「清翫」裡他們有一個默契的潛規則,展出的珍品不會再展出。
#跟著慧玲去看展
-
經過多年修復2024初重新開館營運,藉由這次(2025-3)非常有興趣的國內藏家「藏珍—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的展覽 再次入館,票價也符合整體設定的規模,可以搭配植物園和周遭一些文化背景動線當作半日行程;我個人覺得如果經由捷運來訪,可以坐到小南門站,經由博愛路的植物園博愛入口,穿過植物園走往歷史博物館當作一種漸進的心情鋪成。
-
前身為日本時期的臺灣勸業共進會展館。日本時期的建築線條已經在1955年後經中國國民黨政權翻修為仿中國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
館內歷史陳述中華民國於1950年才獲得治理台灣的合法權,建議記住這個時間表並到馬路對面的228紀念館參觀,對照歷史上人禍的發生時間點,達到歷史教育的目的。
外部圍牆與內部動線幾經翻修,越來越符合當代的展覽需求。
一二樓時常更換展覽內容,主題多樣化且精緻。門票便宜、設備高雅,四樓並有餐飲區域可用餐,是很不錯的展覽空間。
本國民眾參觀時請留意,本館雖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但多數文物並非源於台灣澎湖等島嶼。
館內除了當代藝術家的民間募集品以外,本身不陳列也不敘述台灣原住民各族的歷史文化以及本地出土的文明歷史,僅以漢人視野呈現文物。
想了解臺灣本土人文歷史發展,建議前往台北車站附近的「臺灣博物館」
-
兒童創意共學空間很適合孩子來。博物館館藏畫作也很厲害。空間舒服。目前一樓整修中,購買門票一年內可以免費再來一次
-
好久沒來了,因爲之前整修了好長一段時間。強烈建議一定要參加導覽解說,除了更認識館內的文物,還可以理解很多以前課本上的知識,解說人員的說明生動有趣又又互動,這應該可以成爲這個博物館的另類特色吧!大推一定要來體驗看看
-
為看常玉展多年後再訪國家畫廊,空間變化很大,展覽室規劃和動線ok,電梯、衛生間具國際水準,非常喜歡。尤其入場門票才80元,65歲以上長輩上班日持證免票,真做到了100%社教誠意啊!
也要讚美一下館方人員的服務態度,專業又很有溫度,難得年輕人儒雅有禮,標示了這是一個文化藝術場所!以後一定常來。
-
位在南海路上的南海學園、建中對面,1955年由教育部籌設的歴史博物館,2024年典華再現,重新開放!
爬梳官網,前身是日式木造建築的迎賓館,1950年至1970年,歷經數次大小規模擴增改建,成為今日鋼筋水泥傳統的北方宮殿樣式,2007年經北市府指定登錄為「歷史建物」。2013年開始規劃、2019年3月起執行修復及再利用工程,保留原有建築特色「彩繪」及「琉璃瓦作」,2024年初竣工並重新開館營運,在新舊工法結合下,賦予嶄新樣貌,除了保有珍貴文物與豐厚獨特的人文景觀色彩外,更具有豐富記憶和深厚情感及凝結集體記憶的重要文化資產場域,也移掉傳統藩籬圍牆,加上主建舘重新粉刷的朱紅塗牆與墨黑圖記,值得遠觀近眺她華麗風貌。
-
國立歷史博物館是一個充滿文化與歷史氣息的地方,無論是建築設計、展覽內容,還是氛圍營造都讓人印象深刻。展覽涵蓋了豐富的台灣歷史和亞洲文化,從古代文物到現代藝術品,每個展區都設計得非常精緻,富有教育意義。
博物館內的導覽系統清楚易懂,還提供多語言服務,適合不同背景的觀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常設展覽和特展,總能讓人發現新的知識點。同時,博物館外的庭園區也很適合放鬆散步,感受歷史與自然的結合。
-
國立歷史博物館
門票100,國慶日免費,
1-2樓藝術家展覽,
3樓有歷史文物展,
4樓荷悅餐廳。
-
~ 隨意輕旅行 ▪︎ 建築之美~
國立歷史博物館~建築外觀以優雅的中國式建築為特色。
南海學園~是一個充滿文藝氣息、人文薈萃的寶地。
-
B1兒童創意共學空間,指定時段且分場次開放,適合5-8歲學童,屬靜態學習體驗,空間坪數及AI互動,輸給故宮兒童學藝中心
-
炎炎夏日的好去處
有許多歷史故事
透過展覽了解博物館的建築物迭代歷程
櫃檯配有博物館出的書籍可以免費索取
地下室還有影片播放區 很放鬆
各個樓層展間有不同主題展覽
能夠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細細品味
冷氣偏強建議帶件外套
因為旁邊蓮花池所以配置一二樓有室內/室外賞花區
能夠在室內賞花發呆真的很放鬆👍🏻
附近蠻好停車👍🏻
-
《國立歷史博物館》
之前經過一直在整修,經過了6年之久~總算重新開張了!
搭配一旁的南海學園、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後方的植物園、正前方建國中學,整體古色古香,有種漫步在中國古典世界的感覺。
展覽內容一樣有常設展和特展。大部分為靜態的畫作以及歷史文物,這些展件非常的珍貴,有大師級的畫作、也有歷史悠久的古物。
好感動實在太幸福!根本就是縮小版的故宮~
-
一到三層樓為展館,第四層樓為餐廳,展廳雖然不大但展品十分精彩!青銅器、唐三彩、石雕、水墨、油畫⋯⋯各種各樣,全是藝術史的精華沉積,非常值得來看
-
▪︎一般門票80元,開館時間:每週二至週日,10時至18時。(國定例假日照常開放,翌日無休。休館日:週一、春節)
▪︎B1F,兒童創意共學空間,每日4場次,每次60分鐘,對象為5-12歲,需成人陪同。
▪︎三樓常設展的定時導覽:週二至週日10:30、14:30 (約40分鐘),語音導覽提供中、英、日、閩南語、客語,掃瞄櫥窗上QR Code即可。
▪︎已登錄為台北市歷史建築,此地在1916年日本時代曾是「臺灣勸業共進會」迎賓館,5樓有舊照片。1955年成為文物館,次年教育部撥交戰後日本歸還古物及河南博物館原藏文物各一批。1971年原有木樓改建成宮殿式建築的展覽大樓。另外,這次整建時文化部將旁邊的「台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撥給史博館,所以【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在該處展出。
▪︎整修後,拆除圍牆,讓外界能穿過涼亭池水,看到史博館。館內展覽空間也變得比較開闊,一、二樓有窗戶看荷花池。主樓梯位置不變,但變成鐵架,踩起來不太踏實。另外,4樓是餐廳,當天(平日)在3樓有油煙味及喧嘩聲,可能要做門來阻隔。整體而言,整修讓過去莊嚴沉重的博物館變得輕盈了。
▪︎館內可以拍照,1樓【菩提心起—館藏佛教造像特展】沒有櫥窗,可以近距離欣賞展品。【彩墨蓬島—館藏臺灣地景特展】使用平板與實景比較。
2樓【荷風釉采—史博夏季特展】,部分展品來自越南頭頓省的沉船,打撈起的青花瓷,推測是康熙年間貿易瓷。有一尊《彩塑荷蘭仕女像》是可愛瓷器娃娃,穿荷蘭傳統服飾、尖頭鞋,衣服花紋則為中式。
3樓【在這裡,與大家相遇 常設展】,文化部公告的「國寶」在此館有5件,其中3件展於3樓,包括獸形器座、蟠龍方壺、金柄銅短劍,另外2件是曹天度造九層千佛石塔、皇明監國魯王壙誌。
5樓【雕築史跡—探索史博建築之美】,原本在屋頂的翠綠色琉璃瓦頂、屋脊走獸,都能近距離觀看。有一區是將舊物如舊瓦當製成紀念品,不過並未在紀念品店看到。(2024.7.3)
p.s.線上展網站https://nmhbuilding.nmh.gov.tw/
專書:李乾朗《看建築‧想歷史:跟著大師走讀史博館》
-
為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成立的第一個公立博物館,館藏主力包括原河南博物館的包括唐三彩和商周文物等的館藏以及後來收藏的字畫等,目前的建物主體為1971年完工的中國古典宮殿式建築(類似風格亦可見於圓山飯店和梨山賓館等,當然整個南海學園的同批建築也是),後於2019年開始為期5年的整建並於2024年2月重新開館,開館後的新整建部份引起些許爭議。建築樣式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成份所以自然而然美醜與否就牽涉很深的主觀因素,對我個人來說算是可以欣賞新整建的成果,除了對一些館內動線和展覽空間量體等有所提升(這是功能性的提升,評判標準或許比較客觀),就外觀設計而言新建物根本上來說其實不太有動到原本建物的主體結構(和當年整個拆掉台灣總督府物產陳列館的建物後完全重蓋截然不同),而是「外加」上去,我覺得就像在一碗經典風味的牛肉麵裡添加了新的不錯的調味,偏向加分效果而非破壞效果,其「加分」的部份包括新結構和舊結構的對話以及觀看者可透過新結構以用不同的角度欣賞感受舊結構的美等,其中一個最大的加分項目我認為是對五樓的改建,包括那加裝的通往五樓的聯絡孔道,頗「有型」。
對一些人來說整建後的史博館破壞了心中的美好回憶,但對我來說創造一些新的美好回憶或許也不錯。
最後當然一定要說的是即便建築本身完全不論,光就館藏本身就還是已經值得造訪。
-
盛暑的夏天,耀眼的陽光下,卻又處處有涼蔭。走在樹蔭下,感受滿園的綠意,立刻有消暑的涼感,來這裏要放慢走路的步伐,好好享受植物園內的悠閒,過了荷花池,仔細找一下,從旁邊小路繞到史博館的前面,買票進去參觀一下閉館5年的史博館,以前昏景而有些嚇人的北京人生活展不見了,取而代之是柔和的光線和稍帶現代感的空間,還有一些志工在現場講解。累了,到4樓的荷悅,選個靠邊的位子坐下,窗外是滿池荷花,身旁牆上是大師于右任的書法(複刻版啦),點個飲料,休息一下,再下樓繼續參觀。多了藝術氣息,少了“博物館”的古,不過整體來說,仍值得去逛的4.9顆星的點。對了門票版面有六種不同館藏,對喜歡搜集票卡朋友來說 ,算是隱藏版的小彩蛋。
-
113.5.5.專程參訪
週日來訪,現場買票,即刻入場,不須等候。
🚗交通方便。館址在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距綠線中正紀念堂捷運站,路程約10分鐘;多線公車到小南門、建國中學,步行約5分鐘可達。
展覽內容:
1、2樓:筆墨豐碑:展出于右任、張大千、溥心畬
、黃君璧、林玉山、傅狷夫筆墨大作。
3樓山水中的臺灣、館藏文物。
3樓有咖啡、餐廳:沒去消費。
去館外植物園看了荷花盛開:美景盡收眼底。
⏰開放時間為週二~週日 10:00-18:00
週一公休。
💰票價:全票80元 一般觀眾
優惠票價:40元 6-12歲兒童、持有效證件的學生、(假日)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
免票:平日65歲以上的長者、未滿6歲兒童、身心障礙者及陪伴者1人、持榮譽卡之志工。
👍有男女分置的化妝室、親子廁所、無障礙電梯。
整修工程完成後來跟風一下。似乎展間變小、文物也少了許多。
建議:👎大門外加設了一大片深色的玻璃隔板,阻礙了大氣魄大門的觀瞻,沒有了透視感,好像蠻醜的!可惜了,應該拆除!